“最重要的是这个。”
郑和指着一组数据说,“海盗活动几乎绝迹。整整三个月没有发生一起劫掠案件。”
确实,随着巡检制度的完善和商船护航的加强,海盗已经失去了活动空间。
那些想要铤而走险的人,也会受到严厉打击。
“各港口的情况也不错。”
马哈木补充道,“商人们都说,现在做生意比以前踏实多了。货物安全有保障,规费也都明码标价。”
朱瞻基最关心的是民生变化。
据报告显示,由于贸易秩序的改善,物价趋于稳定,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。
“不过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。”
他提醒众人,“比如一些商帮还在暗中较劲,有些地方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。”
“属下认为。”
郑和说,“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巩固已有成果。这套制度运转起来不容易,一定要防止反弹。”
朱瞻基点头:“说得对。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完善制度,堵住漏洞。特别是要防范几种情况:”
“第一,防止有人钻空子。规章制度再完善,总会有人想投机取巧。要加强检查,发现一起查处一起。”
“第二,防止官商勾结。有些商人喜欢走后门,要严格监督,决不姑息。”
“第三,防止制度松懈。随着时间推移,有些人可能会放松警惕,这是最要命的。”
正说着,外面传来喜讯:暹罗派来大批商船,要求建立固定的贸易关系。
这表明我们的治理成效已经得到了周边国家的认可。
“这是个好机会。”
朱瞻基说,“可以以此为契机,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。但要注意,贸易扩大的同时,管理不能放松。”
他随即下令:一方面欢迎外国商船来往,给予必要的便利;另一方面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规章,不得例外。
“我们的目标。”
他对众人说,“是要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贸易体系。这个体系要能容纳各方利益,但必须在规则之内运行。”
傍晚时分,朱瞻基站在港口瞭望台上,看着繁忙的码头景象。
来往的商船井然有序,装卸货物的工人干劲十足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“大人在想什么?”
郑和走来问道。
“在想下一步的规划。”
朱瞻基说,“现在的基础已经打好了,但要发展得更好,还需要有新的突破。”
他转身指着港口的几个位置:“比如这里,可以建造更大的码头,容纳更多商船。那边可以扩建仓库,增加储存能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