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还只是开始。”
朱瞻基说,“等我们的商业网络完全铺开,收益会更大。”
但他很快又补充道:“不过,财富不是目的。我们要把这些钱用在刀刃上。”
“殿下的意思是?”
“第一,继续扩建水师。没有强大的海军,就保不住海上利益。”
“第二,加大对航海学堂的投入。要把它们办成真正的海事大学。”
“第三,拿出一部分钱支持民间商业。让更多百姓参与到海贸中来。”
“第四,也是最重要的,”
他特别强调,“要用这些钱改善民生。修水利、建仓储、救灾济困,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海贸带来的好处。”
众人听得连连点头。
就在这时,又有消息传来:倭国有个大名派人来接触,说要和我们合作。
“哦?”
朱瞻基来了兴趣,“是哪个大名?”
“是九州的岛津氏。”
郑和说,“他们在倭国势力很大,掌控着重要港口。”
朱瞻基思索片刻:“这倒是个机会。可以和他们谈,但要把握分寸。既要拉拢他们制衡其他势力,又不能让他们做大。”
众人再次被他的远见所折服。
“对了,”
朱瞻基突然想起一事,“让王小虎他们准备一下,过段时间可能要出趟远门。”
“是去暹罗吗?”
“不止是暹罗。”
朱瞻基指着地图,“这一次,要把我们的触角伸得更远。让他们走一趟西洋,看看那边的情况。”
众人顿时明白:这是要开辟新的航线了!
“殿下真是气魄非凡!”
杨士奇感叹道。
朱瞻基却说:“这不是气魄的问题。而是形势所迫。你们看……”
他指着地图西边:“那里有个叫奥斯曼的新兴帝国,正在崛起。还有更远的佛朗机人,据说已经在开发新的航海技术。如果我们不趁现在扩大影响力,将来可能就会被他们压制。”
这番话让所有人都陷入沉思。
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:天下大势,瞬息万变。
而朱瞻基,正在用他的远见卓识,带领大明在这变局中开创新的格局!
“传我命令,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