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补充道,“要把这次远航的过程编成教材。让更多人了解海洋、向往海洋。”
远处,船队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天际。
“回宫吧,”
朱瞻基转身说,“还有很多事要做。”
春意渐浓,朱瞻基站在新建的海外事务部大楼前,满意地看着眼前的一切。
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采用了中西合璧的风格,既有传统大明的庄重,又融入了域外的建筑元素。
这正象征着他推行的开放政策。
“殿下,”
杨士奇汇报道,“各项机构都已经就位。商务、文教、科技三个司分工明确,互相配合。”
朱瞻基点点头:“人员情况如何?”
“都是精心挑选的。除了朝廷官员,还有航海学堂的教授、有经验的商人,甚至还请了几位外国专家做顾问。”
这正是朱瞻基想要的。
他要打造一个专业化的机构,统筹管理海外事务。
“对了,”
他问,“王小虎他们可有消息传回?”
“有!”
杨士奇立即从怀中取出一份报告,“他们已经到达波斯湾,进展很顺利。”
朱瞻基仔细阅读报告。
船队不仅完成了既定的贸易任务,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商机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在当地建立了良好的关系。
“看来这些年轻人没让我失望。”
他笑道。
正说着,郑和匆匆赶来:“殿下,好消息!漳州船厂的新技术突破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