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想用一种新的体系,来跟江南富翁们换银子,民间的钱庄能做的事,他大明的皇帝也一样可以做。
当然,现在还不是时候,他还需要等待,培养好自己的嫡系,才敢去做。
不然,无论他什么想法,只要交给现有的官员们,做出来的政策落到县乡,都会变成中间商们对民间财富的又一轮狠狠掠夺。
“高宇顺,你识数吗?”
“回禀陛下,奴才读过书,学过算数,会做账目。”
“好,朕会找精通算学的老师,给你传授,你需要好好学。”
“奴才!谢陛下隆恩!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高宇顺有些莫名其妙,皇上怎么会突然问这些问题,又为何表现出对他的赏识。
从净身入宫以来,他没能混到魏公公的圈子里,一直干着伺候后宫的活,他没有别人可以效忠。
但是自打周皇后入了宫,他被分配来侍奉皇后,周皇后对下人们的关爱让他心中感受到了从来没有的温暖,他自此忠心于周皇后,也同样忠心于周皇后的丈夫,当今的皇上了。
“陛下,奴才想为陛下推举一人。”王承恩看到崇祯对高宇顺的招揽,心中有了一个想法。
“何人?”
“原在咱们信王府时,侍候过陛下的曹化淳。”
“哦,是有这么个人。他现在何处?”崇祯的记忆里出现了这个人。
“陛下,曹化淳早些年受司礼太监王安一案牵连,被送去南京待罪了。但奴才知道,此人绝对可靠,完全的忠于陛下。”
“嗯,我已经想起来了,你这就安排,把他从南京召回朕的身边吧。”
现在,宫内的太监,崇祯有了王承恩和高宇顺两人,加上未来回归的曹化淳,他心里有了谱,可以开始掌握紫禁城的计划了。
“朕还想见一个人,你查查徐光启在哪里,安排他明日入宫,朕要跟他谈谈,让魏公公作陪。”
“奴才领旨。”
大明的工部尚书,现在是阉党的吴淳夫,此人在崇祯登基前不久,刚刚被扶上工部尚书的位置。
可这个吴淳夫,只是个一路谋求官位的废物,对工农诸事全无经验。
在崇祯前世的记忆里,导致大明覆灭的重要一环,小冰河期的高峰就要来了,北方的农产,眼看着就要崩盘,到那个时候,即使他再拼尽全力地从南方调拨粮食,也无法养活陕西、河南这些重灾区的全部百姓,饿着肚子的百姓,可不会管他大明朝的国运,只有造反这一条路的。
现在陕西的王二造反,只是开始,那些著名的名字,高迎祥、李自成,都会一个个地出现在大明的腹地,让他首尾失措,难以安宁。
所以,他需要一个在这个时代极其稀缺的专业人才来管理工部。
别的部门可以慢慢地掌握,工部是没有时间等的,即使得罪魏忠贤这群阉党,也不能等。
大明的一些省份,玉米、红薯、土豆,已经有了很多年的种植经验,这些耐旱的作物,要尽快地在北方种植,培育需要时间。
徐光启,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