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佑提着书箱候在旁边,完全成了背景板,赋才倒是捧着坛子过去伺候。
刘风突然指着李佑说:“兄长又多了个书童?三个还不够使唤啊。”
苏皓得意道:“这孩子聪慧,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。”“那我倒要考考他,”刘风对李佑说,“你且上前来。”
李佑拱手道:“见过刘相公。”
刘风问道:“今年几岁了,可读过四书?”
李佑回答:“今年十岁,四书五经大致读过,只背得一些段落。”
他能背哪些段落呢?
像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这种课本里有的,李佑都会背。
作为熟知后世知识的人,李佑也有自己的优势。
比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,李佑清楚得很,对名家名篇的理解,绝对超过古代大多数读书人。
后世的文学教材,几乎囊括了古代所有经典作品,而且是必学科目,老师会逐字逐句讲解,考试不及格还得补考。
甚至还有一门《训诂学》,音韵、文字、语法都有涉及,虽然本科阶段学的内容相对基础,但考研时可以专门选择这个方向深入研究。
“小小年纪,也敢说读过五经?我都只精通一部经书,”刘风笑道,“也罢,你用《诗经》里的一首诗,来形容一下昨日见到的陈节度使。”
李佑张口就来:“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!三岁贯女,莫我肯顾。逝将去女,适彼乐土……”
“哈哈哈哈哈!”
刘风似乎很爱笑,李佑一首诗还没背完,他就已经笑得前仰后合。
苏皓也忍不住笑,拍手称赞:“这首诗太贴切了,陈远可不就是只硕鼠嘛。”又问刘风,“怎么样,我这书童够聪明吧?”刘?评价道:“跟你一样,言辞犀利,尖酸促狭。”
苏皓有点不高兴:“你说我言辞犀利也就算了,干嘛还加个尖酸?”
刘风笑着问周武:“老周,你家公子是不是有点尖酸?”
周武摸摸鼻子说:“别把我扯进去。”
“哈哈哈哈哈!”
刘风又大笑起来,不再理会李佑,而是直接考苏皓:“苏兄,昨日内人问我,‘射’与‘矮’二字是不是弄反了。‘射’,寸身,意为矮;‘矮’,委矢,意为射。你怎么解释?”
苏皓一下子愣住了,不知该如何作答,甚至怀疑是不是千百年来真的用错了。
刘风挤眉弄眼道:“苏兄,要不要我教你?”
李佑知道自家少爷爱面子,马上出声道:“这简单,公子早就教过我。”
刘风笑道:“那你说说看。”
李佑用手指蘸了蘸酒,先画一把弓,再画一只手,然后写个“射”字。又画一根矛,画一个跪地举物之人,在旁边写个“矮”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