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政府。
周启明正给沈青云泡新茶,茶叶在滚烫的水中缓缓舒展,散发出阵阵清香。
“市长,刘书记要去各区县调研,会不会是冲着咱们来的?”
他看着沈青云在北关拆迁图纸上标注的红线,那些密密麻麻的标记,是他昨天熬夜整理出来的:“听说中远县要提张达康当县长,那人是刘书记的嫡系,去年因为拆迁的事被停职,现在突然复职,肯定是刘书记在背后操作。”
沈青云放下铅笔,笔尖在“补偿标准公示”几个字上顿了顿,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记:“他要调研就让他去。调研不是坏事,正好让他看看基层的真实情况。”
说着话,他看向窗外,市委大楼的轮廓在暮色里若隐若现,像一头蛰伏的巨兽:“常山市的干部群众,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绩,不是座谈会上的空话套话。北关拆迁能让老百姓住上新房,教育改革能让孩子有学上、上好学,这些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。”
周启明还是不安,手指不停地摩挲着茶杯边缘:“可他借着调研树威信,下面的人难免会动摇。毕竟他是市委书记,很多干部还是要看他脸色行事的。”
“动摇的,本就不是一路人。”
沈青云翻开日程表,在“太平县回访”上画了个星号,那是他早就计划好的:“让信访局把最近的群众来信整理下,尤其是关于教育和城建的,下周我要亲自看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谁真心为他们办事,他们心里清楚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接下来的半个月,常山市的干部们都在两种会议间切换。
市政府的项目推进会和市委的作风建设座谈会。
刘福海的调研车队所到之处,锣鼓喧天,彩旗飘扬。
在中远县的开发区,他挥着手臂,声音洪亮:“要坚定不移跟着市委走,谁搞小动作,市委绝不姑息!我们要拧成一股绳,把中远县的工业经济再上一个台阶!”
台下的张达康带头鼓掌,掌声里混着不少刻意拔高的声调,显得有些虚假。
到太平县考察时,吴横山陪着他走进新建的教学楼,锃亮的地板能照出人影,孩子们的读书声琅琅入耳,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。
“刘书记,您看这硬件,全市一流!投入了整整五千万,都是您当年批的专项资金。”
吴横山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,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,却在转身时,不动声色地用身体挡住了操场角落那栋漏雨的教师宿舍,墙皮斑驳,窗户上还蒙着塑料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