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言,黄子澄脸色一颤。
内阁制度!
此制度,仅仅是很多文官集体私底下的构想而已。
目前,大明朝使用的是殿阁大学士制度。
自从洪武初年,陛下杀死胡惟庸,废除丞相制度后,就设立了四辅官制度,但四辅官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,只用了不到一年,陛下就重新设立了一种新的制度,也就是使用到今日的‘殿阁大学士’制度。
殿阁中,有着华盖殿、武英殿,其中最高负责人为大学士,不过对于皇帝而言,他们仅作为‘顾问’而已,并非有着实权。
殿阁大学士的职能,基本上就是备咨询、草拟诏书
他们没有决策权,所有政务仍由陛下亲批,同时大学士品级低,不过正五品,无法制衡六部,因为六部尚书可是正二品官员。
这殿阁大学士制度,使用了这么多年了,其实此制度的缺陷也很明显,由于此制度仅限于顾问,而并无决策权,这就导致任何事情都必须陛下亲自躬亲,导致政务积压。
大学士们无法分担行政压力,到此殿阁大学士制度形同虚设。
再加上殿阁大学士仅仅为正五品官员,而六部尚书都是正二品,可以说大学士在朝廷中毫无话语权,最终导致大学士无法很好的协调六部事务,使得做事效率更加地下。
间接性的再度导致天子依旧需要亲自矗立大量琐碎政务。
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殿阁大学士制度临时性差,缺乏稳定性,大学士由皇帝临时指派,无固定班底,流动性大。
这会政策缺乏连续性,容易因皇帝个人偏好而变动。
这些问题很早就存在了,当今陛下更是也很早就发现了,可始终没有思索到更好的制度,因此使用到了现在,再加上陛下精力充沛,许多问题陛下也都能亲自解决。
可到了下一位君王继位后,眼下的殿阁大学士制度就不合适了。
实际上这些年来很多文官早就思索出了新的制度,也就是内阁制度,内阁制度相比于殿阁大学士制度,有着诸多优势。
本来文官们想交给陛下的,可洪武年间一场又一场大案,导致根本没有人有心思提出来这些了。
“内阁制度,能大幅度减轻天子的负担,使得政务处理更加高效,仅这一点就非殿阁大学士制度所能相比的。”
“同时,内阁成员可以兼任其他官职,比如东阁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,此制度若能被陛下采用,就会导致内阁成员的实际权力扩大,进入内阁中的很多文人,自然而然的就会拥护殿下。”
黄子澄说了不少,朱允炆这个时候也听明白了。
两位老师的意思很简单。
由他来提出这内阁制度。
一来,可以向皇爷爷证明他文治的能力。
二来,可是此制度可以给文官们带来相应的权力,这样他就会得到文官们的拥戴。
好办法。
“好,那就这样。”
“两位老师,给学生讲讲这内阁制度吧。。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
大本堂深处,春坊中,朱允熥和朱允炆一样,把今日朝堂上的诸多事情和老师陈南宾说了一番。
陈南宾满脸震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