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跟随蔡绦而来的举子们,此刻大多露出幸灾乐祸的神情。他们平日里在蔡家公子面前阿谀奉承,见蔡公子发怒,心中想着若能在此时帮腔几句,说不定能讨得蔡公子欢心,日后也能跟着飞黄腾达。于是,其中一个瘦高个举子率先开口道:“陈太初,你可知蔡公子何等身份,竟敢如此冒犯,还不赶紧赔罪!”
其余举子也纷纷附和,一时间,指责声朝着陈太初扑面而来。
而聚仙楼内其他包厢的宾客们,听到这边的动静,也纷纷探出头来观望。一些人面露担忧之色,深知蔡京一家权势熏天,陈太初此次恐怕凶多吉少;另有一些人则抱着看热闹的心态,在一旁指指点点,小声议论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。毕竟,在这繁华的汴京,权贵之间的纷争总是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李师师秀眉微蹙,心中焦急万分。她深知陈太初才华横溢,且为人正直,并不想看到他因这件事而遭受蔡绦的刁难。然而,蔡京势力庞大,她虽身为汴京名妓,与不少达官贵人交好,但此时也有些投鼠忌器。她试图再次劝解,说道:“蔡公子,今日佳节,大家相聚于此,本是为了赏词听曲,增添雅兴。若因些许误会伤了和气,传出去恐怕于蔡公子的名声也不好。”
陈太初的随从染墨,此刻站在陈太初身后,双手紧握拳头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愤怒。他担心蔡家公子会对自家公子不利,时刻准备着护陈太初周全。
陈太初心中清楚,此时若示弱,日后恐怕会被蔡绦变本加厉地针对。他深吸一口气,神色坦然地说道:“蔡公子,我再次声明,我作此词并无冒犯之意。诗词之道,本应自由抒发。若蔡公子认为我有过错,还请蔡公子以诗词论高下,如此方显公平公正。”
陈太初此举,意在将矛盾引向诗词本身,以自己的才学来应对这场危机。
蔡绦听闻陈太初竟敢提出以诗词论高下,先是微微一怔,随后脸上露出一丝不屑。他虽不通诗词,但自恃身份,觉得陈太初此举是在故意挑衅。他冷笑道:“好,既然你要以诗词论高下,我便如你所愿。不过,若是你输了,就别怪我不客气!”
说罢,他转头看向身旁的举子们,示意他们出谋划策。
陈太初心中明白,这是以诗词为幌子的一场较量,背后实则是蔡绦借势施压。但他神色镇定,目光坦然地看着蔡绦与他身旁蠢蠢欲动的举子们。
蔡绦思索片刻后,脸上闪过一丝狡黠,说道:“既以诗词论高下,那便以眼前聚仙楼为题,限时一炷香,作一首词,词牌就用《满江红》,谁作得好,谁便赢。若你输了,就当着众人的面,给我磕三个响头,再自行掌嘴十下,如何?”
他料定陈太初在如此短的时间内,难以作出佳作,想借此狠狠羞辱陈太初一番。
陈太初心中冷哼一声,面上却不动声色,点头应道:“蔡公子既然定了规矩,陈某自当遵从。只是若我赢了,蔡公子又当如何?”
蔡绦一愣,他没想到陈太初竟敢反问,心中恼怒,但为了尽快看到陈太初出丑,便咬咬牙道:“你若赢了,我便不再追究此事,还当众向你赔礼道歉!”
此时,聚仙楼内众人都安静下来,目光聚焦在陈太初身上。有的人为他捏了一把汗,觉得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,要作出一首优秀的《满江红》谈何容易;也有人期待着陈太初能再次展现才华,打破这紧张压抑的气氛。
染墨在一旁,焦急地看着陈太初,他深知自家公子虽然才华横溢,但此次挑战难度着实不小。李师师则微微皱眉,心中默默为陈太初祈祷,她相信陈太初的才情,可这限时的压力实在太大。
陈太初闭目沉思片刻,脑海中思绪如飞,关于聚仙楼的种种景象、今日的纷争以及自己的心境在心头交织。忽然,他睁开双眼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。只见他拿起桌上的毛笔,饱蘸浓墨,在宣纸上挥毫泼墨:
《满江红聚仙楼风云》
“聚仙楼头,风云起、喧嚣盈目。抬望眼,华灯初上,管弦催促。公子骄横来问罪,书生淡定应词局。算此际、心内起波澜,谁能卜?
词章事,凭心录。楼中景,皆成牍。看繁华如梦,世间荣辱。一炷香消文墨就,千秋韵里才情馥。待评章、胜负见分明,乾坤覆。”
陈太初笔锋一顿,将词递给众人。众人围上来,轻声诵读,皆惊叹于陈太初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作出此等佳作。词中既描绘了聚仙楼此刻的风云变幻,又展现出他面对蔡绦刁难时的淡定与自信,词意深远,文采斐然。
“好词!”
随着这一声赞叹,一人从包厢中款步走出。一出现,便给人一种居高临下之感。众人定睛一看,不由得大吃一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