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太初头戴花胜,那雕花簪子搭配着鲜艳彩绸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他身披绿袍,身姿挺拔,骑着一匹高头大马,威风凛凛。
身后跟着吹鼓手,唢呐声、锣鼓声交织在一起,热闹非凡,抬轿队则紧紧相随,乌泱泱一大片人,气势十足地朝着赵家进发。
一路上,孩童们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,纷纷追在队伍后面,边跑边喊:“新郎官,脸遮得像新娘子!”
陈太初听了,心里却是美滋滋的,暗自想着:“这叫风流倜傥,你们这些小娃娃懂什么。”
不多时,迎亲队伍便来到了赵府门口。
乐官和帮闲们一拥而上,堵在门口讨
“利市钱”。
陈太初喜盈盈地看着众人,说道:“君子从来不怀金呐。”
话刚说完,王大朗和岳飞便笑着从一旁掏出红包,王大朗嘟囔着:“这比汴京城的过路费还贵!”
众人哄笑着接过红包,这才让开了路。
好不容易进了门,陈太初一眼便瞧见新娘赵小娘,也就是赵明玉,手持团扇遮面,身着一身翠绿嫁衣,身姿袅袅婷婷,宛如春日里的一抹清新绿意。
陈太初心中不禁嘀咕起来:“说好的红盖头呢?莫不是拿错了戏本?”
按照习俗,新娘上轿前得
“跨三煞”,要跨过马鞍、草席、秤杆。
只见赵明玉莲步轻移,一脚跨过马鞍,突然
“哎哟”
一声叫了出来:“这鞍上怎有钉子?”
众人一听,哄堂大笑起来。
原来是赵家兄弟偷偷使坏,其中一人笑着说道:“妹夫,想顺顺当当接亲?先得过娘家人这关呐!”
陈太初看着这状况,心中虽有些无奈,但也觉得颇为有趣,赶忙说道:“各位兄长,小弟这一路上可是满心欢喜,就盼着能快快把娘子接走,还望兄长们高抬贵手,莫再为难。”
赵家兄弟见陈太初没提这茬,大笑摇头,“可不能这么便宜了财神爷!”,
陈太初一听,对着王大朗一笑,说道:“罢了罢了,陈某才学方面不及苏自由,即兴赋诗怕是文不对题,武我也不能骑马射箭,这样吧,凡是今天在场的亲朋,均可在濮阳或者汴京领取十斤雪魄糖与五斤水果糖。”
陈太初觉得能用钱解决的事,尽量别费脑子!众人一听十分兴奋“这下陈官人可要大出血了。”
众人看已经差不多了,就嘱咐陈太初,要夫妻和睦相处,切勿误了赵家娘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