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绿文学

可绿文学>大明:朱棣假死,我选择登基 > 第190章 民生与变革(第2页)

第190章 民生与变革(第2页)

朱瞻基总结道,“发展海贸不是在动摇国本,而是在为国本添砖加瓦。只要政策得当,管理有方,完全可以把握好分寸。”

他的话说到了很多人心里。

就连一向持反对意见的夏元吉,也不得不承认这番话有道理。

最后,朱瞻基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:在继续发展海贸的同时,加强管理监督,防止商人坐大。

同时把部分海贸收益用于支持农业发展,实现双赢。

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。

廷议结束后,杨士奇感叹道:“殿下不愧是明君之才,既有魄力推行新政,又能照顾各方利益。”

朱瞻基笑了笑:“为政之道,贵在平衡。只要能让百姓受益,让国家变强,什么样的阻力都要突破。”

清晨,朱瞻基微服来到京城最大的码头。

码头上一片繁忙景象,大批商船正在装卸货物。

来自南洋的香料、波斯的宝石、阿拉伯的香水,与大明的瓷器、丝绸、茶叶等物资交相辉映。

“报告大人,”

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悄悄走近,正是暗中保护的锦衣卫,“最近半年,光这个码头的税收就增加了三成。”

朱瞻基点点头,继续往前走。

他注意到码头边上多了不少新店铺,很多是海外商品专营店。

“这家店是卖南洋香料的,”

锦衣卫介绍道,“老板是个普通渔民的儿子,以前在航海学堂学过。现在生意做得不错,还帮衬着乡亲们一起发财。”

朱瞻基欣慰地笑了。

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——让普通百姓也能分享海贸发展的红利。

走着走着,他看到一群工人正在建造新的仓库。

“这是新建的海产品冷藏库,”

锦衣卫说,“用的是从波斯学来的制冰技术。有了这个,以后海鲜就能运得更远,价格也更便宜了。”

朱瞻基走进工地,和工人们聊了起来。

让他惊喜的是,这些工人不仅工钱比以前高了,还学会了不少新技术。

“多亏了殿下的政策啊,”

一个老工人说,“要不是海贸发达,我们哪有这么多活干?现在不光自己日子好过了,还能让孩子去学堂读书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